目前分類:影摘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死侍》提姆·米勒

(嘲弄自身的英雄電影)
 
死侍在原作設定中,就是一個知道自己是漫畫人物的角色,基本這樣會有什麼效果呢,就是他經常會越過漫畫世界來試著讀者對話或者碎念,而多半是嘲諷或是嘲弄當下的世界。打破第四面牆並不是一個很特殊的技巧,在廣義上來說,角色在電影畫面上凝視著鏡頭也算是一種打破第四面牆,通常來說角色會讓人感覺沒有直視鏡頭或察覺鏡頭的感覺,而有時卻故意逼視,彷彿正眼對著觀眾那樣。
 
另一種是把獨白說出來,是與一個想像的他者說話的感覺,像是《蹺課天才》的開頭,主角對著觀眾說出自己如何避開上課這件事情,以及打算做些什麼,然後下一幕父母進來,就看見主角開始裝病,所以說通常打破第四面牆的作品是分成兩個部分,一作為劇情中的角色,另一種即是試著與劇情外的人們互動的狀態。以《死侍》電影來說承襲了漫畫的形象,他有時會說出非劇中世界觀會說出的話,比方說說出真實世界的梗、發生的時事等等。有些不錯的段子,但是對我來說在編排劇情上略為不夠緊湊,劇情線可以再更加簡潔一些,第四面牆也僅於打破,也就是碎念和說出世界觀以外的話語,希望可以更產生互動和誇張的舉動,例如向觀眾諮詢事情,更調皮一些(我是指舉動,就話語來說算是相當有趣了),當然這也許跟製作經費有關,由於二十世紀福斯的缺乏信心,這是最近英雄電影裡投資額偏低的作品,但顯然在票房已經獲得成功,所以就不劇透了。
  
           
‪#‎自己去看吧‬
‪#‎死侍討厭劇透‬
 
 
       by 箱 / 圖:宣傳照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少女時代》陳玉珊

(青春的另一種重述)
 
觀看《我的少女時代》自然聯想到九把刀所拍攝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主題上兩部面所呈現的是重回一個美好時代的感覺,並藉以這個感覺在重新再造什麼,兩部電影皆以流行歌作為劇情核心,但從兩片開頭即可比較出兩部片對重述過程所把握的事情異同,在《那些年》一片中開頭是以物件做為預先埋下的串連性,例如鏡頭移動以蘋果、桌上的筆記本、桌墊下的偶像明星照、吊在窗邊的制服,接著以特寫主角的局部,完成穿西裝的過程,並以朋友叫喚回頭咬了蘋果,立刻剪接入回憶的時光中,這些元素的陳列組一個預期的懸念和鋪陳,並給了一個錯誤的暗示,關於新娘子。而在《我的少女時代》片中開頭所呈現的是林真心長大以後的生活樣子,伴隨以旁白的年少的期許入場,一開始看似光鮮亮麗,獲得上司讚賞,接著轉為戴眼鏡拼命趕工的感覺,而被上司要求加班、被下屬抱怨,回到家聽著廣播打開鐵盒看見自己過去的日記貼紙本,以拍攝收音機的連續鏡頭,乍看會誤以為回到過去,實則只是在回憶。
  
兩片在這裡劃分出,《那些年》相對在意連動性,物件優先的出現使得情感得到預告,而後面隨劇情的揭開,一一發現每個物品的觸發點,從回憶回到現實時間點時,是接回一起找新娘子的這段,也可以說《那些年》的核心是從前至現在的情感。相對《我的少女時代》回憶時出現許多90年代的元素,但是這並未在開頭輕微透露,使得有些可惜,但得以想見導演是以重現一個時代空間來回應群眾,而不是在於劇中人物的一致性,角色現在與回憶的串聯,也不是以從從前到現在的遺憾或情感,而是種回到初心的感覺,例如回憶時表現出林真心喜歡劉德華,後劇情轉回現實時空時,攜帶著劉德華公仔上班,桌子前有劉德華看板,但這些元素都是回憶出現才在片尾出現,而不是頭尾相連的感覺,或許劉德華等等物件與90年代反應是為了回到初心,也可能是因為如此兩階段的林真心才以不同演員演出,然即使這樣解釋也顯得有些薄弱。
 
在劇中表現上非常以偶像劇模式進行,角色經常是簡易的扁平,上司很機車、校園流氓、好學生的乖巧、風雲人物的全能,難以看見角色的特點,尤其在部分敘述中讓人覺得針對角色不是以角色行動來思考,而是以如何產生張力與笑點來思考,如徐太宇國中成績優秀,卻不懂得寫緣字,這應該是國中的理解範圍。在很多轉場的也顯得僵硬且尷尬,如仿造迷你學運的抗議、與劉德華一起買飲料、因為知道徐太宇內疚的過往所以和徐太宇比賽跑步,可以看出導演雖然試著有誠意地重返了一個時代,然而在布局上可能野心過多,使得核心較為散亂,但也正因為一個美好時代的重現,配上優質的歌曲,使得這片開出紅盤也不意外。 
 
 
         by 箱 / 圖:劇照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軍中樂園》鈕承澤

(時代重現缺憾)
 
 
《軍中樂園》可以看出導演鈕承澤在重現上,投注了很多專注與事前功夫府從台詞的安排、場地、服裝、人物口音的繁雜、甚至是兵種、娛樂(勞軍)等那時候的記憶面向幾乎像是一片片的解剖端在觀眾面前,這點確實是本片中最能誘使人進入故事的部分,形塑一個空間的氛圍以及時代感。
 
然整部作品經常出現為了元素出現而捨棄掉相連的狀況,例如主角非得是海龍,實質上海龍在作品中所呈現的地位並不是很必然,甚至連配角在起立蹲下時漏尿,都讓人感覺煽情,為了處理軍中霸凌,使同梯與小姐逃亡,每個細節都拍出是如何變裝的,然軍中的氣氛對於這件事情,似乎一下子就放水了,也沒有人再提起,或是對小姐的管控更加嚴格,只是像是一段無關主軸的插曲。幾乎算是主線的部分,更顯得為了使觀眾快速進入,使用了話外語的方式作結,例如在洗澡時,學長提到7號有後台有錢。如果真的那麼有錢為何不直接拜託自己人買票?例如在主角說出我以為我們是朋友,7號跑走時,8號就跑來說:「為什麼你要跟殺了丈夫的人這麼好哇。」沒頭沒尾直接切入。前面也看不出8號要揭發7號的理由,甚至這句台詞本身使8號帶有一種神經質的感覺,所以對我來說本片中陳意涵的演技,說是浮腫疲累的一個世故的軍妓,還不如像是精神渙散的感受。
 
在愛情主線重複於艋舺,同樣是兩者幾乎是類近純潔的精神,同樣有妓女情節,同樣有友情關係,同樣有音樂,但更加為煽情而浪漫,想像在如此封閉軍事的地方,主角與7號一路跑了近十分鐘看曇花,浪漫有些牴觸了本片應該傳達的孤獨、以及無法返家的痛苦。這點或者就落在老張之下,在處理老張的部分,是導演最精細刻畫人物的歷史,包含他的過去、期望、以及是怎樣的人格,大抵都能在影像中見到,沙灘上,總是一件紅短褲,最愛精赤上身亮相的老張,縱然已經略嫌奶垂肚凸,但是古銅肌膚與剛毅神采,仍然很有海龍部隊士官長的威風膽識,一句在「天堂路」前的宣示:「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狗!」道盡了老兵倚老賣老的睥睨神態。情場上,老張卻還是一位闖不過美人關的小男生。看到他笨到想要問妓女:「你跟俺是不是玩真的?」就證明了他也許戰場上驍勇善戰,情場上卻是十足菜鳥。就算他典當手錶或包水餃時都流露岀動人的癡情,仍然是摸不透女人心的莽漢。然導演在此也做了很多為強化卻矯情的舉動,如明明是與主角小寶邊吃飯邊聊回憶,進回憶畫面與當下穿插,就轉變成樹林邊相坐聊天,是為了配合回憶中的場景,可惜於我來說過於刻意,失去了在油漬桌邊說故事的樸實感。特意要拍出隔壁羊圈的女孩,長的極像8號,不管是合理化為何老張喜歡8號,或是象徵8號也曾經純潔過,都顯得太過矯情。老張留在這裡這麼久,有比較偏好的軍妓也不奇怪,從而發展出接近戀愛關係,對於老張對情感較無抵抗力來說是可以想見的,所以顯得去說明出來反而突兀。
 
總結來說,鈕承澤導演在重現時代上下了很多功夫,並設法投入很多軍旅生涯中可能會遇到的狀況或戲劇性的問題,如軍中產子,然由於過度濫情,使得原先試圖刻化的寫實感相對薄弱,帶有一種微妙超現實的錯覺,眾多核心並未按照同樣的步調處理,有些部分顯得過於簡化跟直接,例如主角為何要說日本有朋友的謊言,也從未因此換取好處,顯然在平衡似乎出了一些狀況導致如此,在顯現時代性的招魂上遠大於每個人物的深化。
 
 
         by 箱 / 圖:宣傳照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郊遊》蔡明亮

(寫實中的浪漫與殘酷)   
 
郊遊所表現的是一個流浪家庭的故事,導演蔡明亮擅長用鏡頭說故事,所著重的是一種回歸自然或真實的感覺,讓演員表現是感覺是自然的,不是為了塑造角色,而是一種沒有演技的演技,但在片中仍然出現很多劇情張力般超現實的構圖,如走進廢墟中的持續觀看壁畫後,然後蹲下小便。或是如對著塗著口紅畫成擬人模樣的高麗菜,大吃大嚼的撕扯。在真實與自然的演員表演吃便當、流浪、居住在鐵皮屋裡,利用周圍的試吃活動、公廁的盥洗來讓自己活下去,原本應該是屬於兩種不同的核心,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在超市中,流浪的小孩被店員帶去廁所洗頭,運用烘手機幫她把頭髮烘乾,小小的個子在烘手機底下打轉有種童貞又卻殘酷的氣息,並產生了一種在默劇中出現的一物不當一物用的展現
 
畫面的收與放經常是在每個環節處產生不同的效果,彷彿觀眾也不斷穿插其中找到一個新的視野,如拍攝狹窄的鐵皮屋入口,行走海灘就是長遠的鏡頭,超市也從貨品櫃內從內拍攝,看著小女孩與商品的互動,最後小女孩被店員帶去洗頭。光線也隨之改變甚至有種魔幻感,然而不是那種特效般的魔幻,而是一種心中重現某種想像的感覺,如暴雨之時,主角帶著小孩坐上一艘小船,慌亂吵鬧的場景,在下一個鏡頭轉為黑暗中,小孩與女性點著蠟燭,光線從原本的右下角,逐漸因為蠟燭的光亮擴散至整個空間,然後向主角唱生日快樂,把上一個鏡頭的雨聲的吵雜都化為虛無。在內涵的意思或許是對生命的重生、洗禮,同時外在的畫面也呈現一種任何一點動態都被輕易捕捉的細膩。
 
在郊遊片中能夠看見絕望,絕望是內化也是外顯的,不僅僅是貧窮而已,而是無力去做什麼,生命總是擁有過很多傷痕,但卻見不著未來,而片中也能看見希望,希望不是一個社工或是政府介入者的外人介入,那種經常出現的關懷電影的外力者,而是一種情感,或許只要有情感上的交織,人就可以日常的一天一天活下去,日常的不日常的活下去,即使流浪,即使絕望,都是有過生命的方式。
 
 
         by 箱 / 圖:劇照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重慶森林》王家衛/圖:劇照
 
 
==================
  
第一次看《重慶森林》是在電視上,正好演到第一個故事快完結的片段,金城武在雨中跑步、留下叩機,有個女人祝他生日快樂,然後,場景就換到了第二個故事。而看完了第二個故事,我開始納悶兩個故事的關聯(對於後半沒再出現金城武有些失望,嗯。)無法理解導演為何要把兩個故事擺在一起,更無法理解為何要取名為《重慶森林》。
 
於是,我又看了第二遍,才知道兩個故事的主角們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唯一的共通點是那間速食店「Midnight Express」,甚至說這間店是兩個故事的開始與結束也不為過。再更仔細觀察,會發現整部片有兩個鏡頭他們曾在那短短一瞬擦身而過──一是在金髮女子在四處尋找印度人時,阿菲從玩具店裡抱著加菲貓走出;二是在警察223狂奔過天橋時,警察633也站在同樣的天橋上。(而這時,我想起的是金城武另一部電影《向左走向右走》。)對於片名我則參閱了維基百科,重慶指的是拍攝場景中有香港著名的「重慶大廈」,森林則不難猜出是暗指都市這水泥叢林。
 
第一個故事──
影片剛開始,金髮女人和警察223在人海中穿梭追逐。鏡頭跟隨著兩人的身影劇烈搖晃,無法看清細節,似在營造一種匆忙與神秘感──至少在剛開始時我是這麼認為的。但隨著故事演進,鏡頭在兩人獨白或與他人對話時「靜置」了下來,只有在兩人為了行動奔走時(追捕犯人及一票無故失蹤的印度人),鏡頭才又開始「躁動」。
 
會這樣形容,是因為在導演掌中的鏡頭似是活的,在有意思的地方靜置觀看,在感到乏味的地方騷動難耐。彷若一個局外人的窺探,「我對你的私生活感興趣,但你是何種職業與我無干」,這樣的註解適合下在警察223身上,因為不論223是不是警察,或說他只是一個路人,觀眾還是知道他是一個為失戀所苦、絕不流淚的跑步男子。在所謂城市裡,我們已經很習慣「公務員」、「郵差」、「警察」、「司機」等等職業為了維持生活機能而存在著,但並不會特意花時間去了解代表那些職稱的人是誰。對他者而言,那些追捕就只是執行職務。
 
有趣的是金髮女子正好相反,鏡頭的一靜一動,都圍繞著女子所執行的任務。那麼「鏡頭的想法」又是什麼?靜置的時候,女子關心任務的交付日期逼近、劫走了小女孩但並沒有造成傷害;躁動的時候,女子從容策劃犯罪行動以及任務失敗的逃亡。就像是在述說著:女子的心理狀態是重要的,但是犯罪和逃亡已慣成一種城市背景,即使見著也無須訝異。
 
若說這樣的鏡頭解讀過於傾向一邊,那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鏡頭代表的非「旁觀者」或「局外人」這樣的用途,而是映射角色內心的想法,也就是「自我」想呈現的部分。靜置時是渴望他人懂得的內心世界,躁動時所呈現的模糊,則是一種不在乎。儼然兩人已然習慣追捕與被追捕/犯罪的關係。
 
再回頭看故事本身,會發現兩人的故事都圍繞著一個日期,不論那日期是一個特殊的紀念意涵、一個任務的最後期限,又或只是個鳳梨罐頭的有效期。223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樣東西都有一個日期?」我覺得這句話很有意思,即使我們都明白,東西放久會壞,但正常來說那程序該要是慢慢腐爛發霉,且保存情況會依空氣溫度濕度而異。可是文明的發展不是這樣,為求迅速與大量生產,沒有哪一位「食品」賣家會告訴你,如何觀察食品的顏色氣味得知是否已壞,而不是透過日期;另一方面,忙碌的現代人,其實也沒有空閒時間鑽研食物該如何保存。日期,成了計算食物是否新鮮的判斷依據。愛情亦如是,因此223也要為自己的愛情下一個期限,無法再是亙古綿長的「愛你一萬年」。另一方面,金髮女子卻說:「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對金髮女子而言,效期不具意義,因為「喜歡」的情緒是瞬息萬變的(甚至,戴上了假髮,就成為了可以替代的)
 
第二個故事──
同樣的速食店作為開場,這次主角是另一個警察633(又一個警察,實在很難不去猜測「香港警察」對王家衛是否有特殊意義。)以及小吃店的新員工阿菲。故事並沒有明確指出阿菲為何會喜歡上他、何時喜歡上的,或許剛開始只是純粹好奇,這樣每天都為女友買一份「廚師沙拉」的人,是有怎麼樣的執著。執著,如同阿菲自己對加州的憧憬迷戀。明明是兩個在速食店邂逅的人,但在愛情裡都願意「等待」。
 
倒是老闆自己,在663失戀時曾對他說:「不過是小事情,她不換口味怎知道你是真材實料」充分表現了一種速食愛情觀,又呼應到第一個故事裡金髮女子所說:「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
 
關於等候,663與阿菲的呈現方式都是有些病態也有些夢幻。前者在失戀後開始對傢俱說話,藉著傢俱訴諸自己對前女友的思念;後者則是擅自拆開663前女友留給663的信,拿走本該退還給主人的鑰匙,擅自潛入對方家中、替他打理一切,甚至,更新傢俱、盥洗用具種種擺設,並說服自己,這是一場夢。詭異的是,663付出太多心思在這些傢俱上,認為他們是有生命的,因此種種用具擺設的調包,663都認為這是「傢俱自身的轉變」,而非經他人之手。
 
這樣的反常,倒是給了故事一種況味。我想是城市給了故事這樣發展的可能性,因為聚集了這樣廣大的人群,那麼即使出現異類那也一點都不奇怪。另一方面,在擁擠的都市裡,看似人與人的空間變窄變擠了,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更冷漠疏遠。633一個人住在小公寓裡,除了上班時間外,回到家便只能與孤獨為伍;而阿菲則喜歡聽著大聲嘈雜的音樂,「吵一點不好嗎,可以不用想事情。」她說,一人沉浸在自我世界中。那樣的城市包容的接納了人群的湧入,也接受了人們各自所有的想像空間。
 
故事的轉折點從633發現阿菲潛入他家開始,他懂得了阿菲的心思,轉而想約阿菲在「加州」餐廳吃飯。但是阿菲卻選擇飛去地球另一端的「加州」。或許是剛好錢存夠了,也或許是阿菲還不習慣從那麼長的一場夢醒來,就像有些人自夢醒那瞬,剎時不知自己身在何方,美夢成真那剎更不知該如何面對。又更或許,她純粹是想考驗633對他的喜歡,究竟撐不撐得過一年。不要速食愛情。不要過眼雲煙。
 
故事背景及其文化──
電影中絕大多數的場景取材於香港尖沙咀「重慶大廈」、中環「蘭桂坊」。而重慶大廈的前身為「重慶市場」,是一棟結合租居、商用的市場建築,直到1961年才改建為大樓。樓高17層,或許是因「租金低廉」、「商品低廉」、「完整的生活機能」及「外匯兌換處」齊聚一身,吸引了不少外國背包客及外籍勞工前來。在4000多個住民中就有130個不同國籍的外籍人士,讓《時代》雜誌也稱此地為「亞洲最能體現全球一體化的例子」;也因其外幣兌換的規模龐大,讓CNN記者稱此地為「非官方非洲駐香港辦事處」。
 
「蘭桂坊」在18世紀俗稱「爛鬼坊」,因在當時總有洋人齊聚而得名。後因有稱號「蘭桂坊之父」的義大利籍商人有意將此地做為洋人的休閒娛樂區,在此地開設義大利服飾店及餐廳,吸引不少在中環的外裔上班族,如今已為酒吧、餐廳林立的中高檔消費區。影片中的速食店及加州餐廳便是位居於此。
 
有趣的是,同樣都是外裔集散地,「重慶大廈」給人的印象卻多為負面,因其種族、語言、生態的複雜性衍生了不少犯罪行為(並不是外國人帶來了犯罪,而是這樣的環境較易掩人耳目、容易成為有心人士的犯罪地點。)其中也包含販毒及性交易等。相較之下,「蘭桂坊」卻是成為香港的時尚首選之一。當然這極可能是因後者相較前者的進入門檻較高所致,「重慶大廈」多元複雜,比上有「消費層級」這一條件的「蘭桂坊」確實純粹簡單了許多(當然也可能只是在華麗的包裝之下,使得犯罪沒浮上台面而已。)
 
多種族文化的形成,極大部份原因是因其地理位置,以及1860年後將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有關。前者原因是為鄰近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在1950後由於文革、大躍進等政策導致的混亂,使得許多小有資產的商人遷至仍屬英治的香港,其他東南亞國家也因政局動盪,看準香港有極大貿易商機而前來,使得香港有了1950-1980的大量移民潮和偷渡潮,也因此造就了經濟起飛,至1980末期人均GDP已超過英國,吸引更多人前來投資。在地理位置上造就了中國及東南亞人口(印尼、菲律賓、台灣、新加坡等)的流入,而戰爭則讓英國統治時期也帶來洋人資本家及南非籍勞工。
 
《重慶森林》的香港城市特徵象徵是神祕複雜,表面上探討的是都市愛情,但背景文化的複雜性卻必須得是「香港」──這樣的「文化複雜性」才能烘托「都市輝煌下的冷漠疏離」感。王家衛並不選擇用金錢來對比這負面意向,因為那是所有被資本主義佔據的城市都能輕易呈現的。在《重慶森林》裡,所有主角都只是城市裡的小角色,有頂頭上司,生活目標就只是守著本分做好工作、完成任務那般簡單。他們要的愛情,也只是癡癡守候、尋覓一個可以陪伴在身邊的人,那樣簡單。
 
「每天你都有機會跟很多人擦身而過,而你也許對他一無所知,可是有可能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警察223在故事開始前便這樣說,看似無關的兩個故事,有著擦肩的那0.01公分,儘管向前的目標不同,仍舊穿梭在這樣的《重慶森林》裡……
 
 
        by CJ

123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不想輸給任何人,你先要知道自己的軟弱。」
「而且保有溫柔。」艾爾莎·史卡雷特
 
      --《FAIRY TAIL魔導少年》真島浩/圖:劇照
 
  
================
 
關於卡通/動漫這回事。
因為家裡沒裝第四台的關係,想追航海王或獵人以外的動畫只能靠電腦。
大概不習慣久坐看影片(看書倒是可以),所以無法像某些強者一追就是一天看個二、三十回。
 
但我記得妖尾因為一看就愛上,於是暑假有好一陣子可以在電腦前坐三、四個小時就為了看妖尾(笑)(摘要的紀錄時間看來是高三升大一的暑假)
 
 
大三之後就幾乎沒有在追動畫了......對於畢業在即、已經沒有暑假可以揮霍這點還真令人感傷(遠望
 
 
          by CJ

117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在面臨幸福時會突然變得膽怯,抓住幸福其實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氣。」
 
 
      --《下妻物語》中島哲也/圖:劇照

104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欠錢、欠錢之類的真像個傻瓜,自己最重要的東西絕對不能借給別人,能借給別人的東西只是能是無足輕重的東西,所以我是『借東西不還主義』。同樣,我把東西借出去時也是抱著『這東西回不來也無所謂』的態度。」
 
「你的性格真壞呢。」 「我性格扭曲。」 「你肯定沒有朋友吧?」 「是阿。」 「你不寂寞嗎?」 「一點都不。」 「你還真是自私呢。」
 
      --《下妻物語》中島哲也/圖:劇照
 
====================
 
因為這部愛上中島哲也。
就是一部角色設定無俚頭、劇情也很無俚頭的作品
可是看完會莫名奇妙被感動的亂七八糟啊。
 
也推同導演的《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by CJ

 

93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覺得戀愛和共鳴有什麼區別?」倫太郎問。
「戀愛和共鳴?」
「是的。」
「這個嘛,我想想。共鳴最多只能握手,抱上了那就是戀愛。」
「我也這麼認為。擁抱了就看不到對方的表情,對方的感受是次要的,以自己的感情為優先,這是戀愛;面對著面,才能心意相通,這是共鳴。」
 
     --《Dr. 倫太郎》/圖:圖文不符(?)的劇照
=======================
 
看到這段突然想起一道很有名的心理學/經濟學問題:
「人是不是自私的?」
 
我記得大一經原的導師也這麼問過,但我已經忘了當時班上的調查情形,雖然就我個人認為,人確實是自私的。 
 
「如果人是自私的,那為什麼會有人想對他人好,寧願犧牲利益或轉讓本來能得到的好處給別人呢?」
 
「因為看到別人好,自己也得到了快樂啊,或者某方面來說會得到禮讓的美賢。」
 
當時老師在台上自問自答。
而我會這麼認為的原因也是因為如此。
 
話說回來,倫太郎對於愛情的解釋感覺很適合用某句成語形容:一廂情願。
 
 
            by CJ

91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逃走有兩種。
 沒有目的的逃走,以及有目的的逃走。
 一般來說前者被稱爲漂浮,後者被稱爲飛行。
 你的俯瞰風景屬於哪一種,是你自身決定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懷著罪的意識作出選擇的話,那可就錯了。
 因爲我們並不是背負著罪來選擇道路,而是應該背負起所選擇的道路上的罪。」
  
         --《空之境界》奈須蘑菇/圖:動畫
 
========================
 
大概是四五年前記的書摘,還記得因為看了這一章《俯瞰風景》而跟著看了動畫。
(但老實說動畫帶給我的衝擊只有殺人的特效很華麗,還有劇場版呈現的畫風跟音樂在一半動畫水準之上外,其他倒是沒什麼印象,似乎還因為殺太多人特效太多覺得有點煩(欸)......雖然懸疑的氛圍經營得還不錯。但......詳細劇情還是推書比較好懂)
 
我通常不太喜歡沉重的故事,但對於特別細膩描繪感情、述說人性的故事會是例外。
 
「境界是無法斷定的,訂定的雖然是自己,可作出決定的卻是外界。這樣一來從最初就不存在著境界。世界的一切,不過是一個空虛的境界。所以分別異常與正常的障壁並不存在於社會之中——作出障壁來的無疑是我們自己。」
 
「因為天空,是沒有邊際的。我想如果去到任何地方,向著任何地方飛行的話,總會找 到我所不討厭的世界吧。自殺沒有理由。只是今天沒有飛起來罷了。」
 
詳細劇情介紹可以參考維基:
http://zh.wikipedia.org/…/%E7%A9%BA%E4%B9%8B%E5%A2%83%E7%95…
 
         by CJ

 

90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程又青坐在計程車上,手裡拿著密密麻麻寫滿了的行事曆,一邊和電話的另一頭忙著公事,好一會兒才掛了手中的電話,而司機先生開口問了一句。
  「小姐很忙喔?」
  「嗯。」沒有隱瞞自己的不耐與敷衍,程又青頭也沒抬的回了話。 
  「我剛剛去拿我的健檢報告,大腸癌。」司機先生似乎不意外她的反應,自顧自的接了下去,而程又青也在話末驀然的抬起頭,訝異的。
  「突然會想,我的人生會不會有什麼遺憾。很怕會來不及跟老爸老媽說謝謝,很怕會來不及跟老婆說我愛你,也怕來不及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一直要等到人生倒數,才發現有很多的來不及。」

——《我可能不會愛你》徐譽庭/圖:劇中擷取 

--------------------------

記得高中的公民老師曾經送過我們一句他最喜歡的話,那句話是這樣說的。

「每個人都會死,但是不一定都活過。」

以及在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裡,一句廣為流傳的話。

「學會死亡,你就學會如何活著。」

其實我們常常活的忙碌,卻忘了為什麼而忙碌,而死亡就像是一個提醒的鬧鐘吧,如果想著假設明天我就要離開這個世界,就能夠提醒自己最在意的是什麼了。

最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by.赭赭

89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下,躺下,不要動。」有個男人用口令反覆訓練他的家犬
莉莉看了後對哈根說:「我絕對不會這樣對你。」

──《忠犬追殺令》Fehér isten
導演:康乃爾蒙德魯佐 Kornél Mundruczó
圖:電影海報

==========================================

《忠犬追殺令》片頭放了一段詩句:「每樣可怕的東西都需要你的愛」(德國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關於影片開始是以三個點作為切入,離異的家庭,父親也失去了相應的地位,他對屠宰工人說:「別叫我教授,我已經不是教授了。」以及女孩難以靠近的孤獨感和相依的狗。

電影呈現了世界對犬的冷漠、無情,以及隨時處一種戒備的狀態,對於養狗人士的加稅,如果是外國種或混血必須繳納更高的金額,我認為這裡是隱喻成對血統的強調,樓上鄰居在初次見到狗也帶著排斥的語言,甚至後來也謊報他被哈根咬了。

隨著父女關係的激化,哈根的位置變得危險,父親為了不想替前妻補繳養狗的罰鍰,父親以將狗丟棄。畫面在段之後,切成兩種畫面,一是莉莉在學校的情況,對於同伴的疏離,想要融入的心情,又參雜著想要找回哈根的心情,二是哈根的冒險以及受傷,經歷流浪、逃亡以及被人下注鬥狗。

這部電影最後高潮是大翻轉,由狗來重新主宰城市,本電影有趣的地方在於所有拍攝都使用真狗,並且沒有透過擬人化的手法來讓狗擁有對話字幕,而是純以狗的互動來表現。

by箱

75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是個詩人,我只是個一個患有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普通人,正因為如此我發現我每一天都在學習失去的藝術。失去了我的理智和方向,失去了物件,失去了睡眠,最重要的是失去了記憶......」
 
「我們早已不是原來的自己,誰還能認真的對待我們呢?」
  
    --《我想念我自己》
       Richard Glatzer&Wash West/圖:劇照
  
=======================
 
(劇中演講--)
 
「早上好,能來到這裡是我的榮幸,詩人伊莉莎白主教曾寫道:『失去的藝術並不難掌握,很多事情看上去終究會失去,這種失去並不意味著災難。』我不是個詩人,我只是個一個患有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普通人,正因為如此我發現我每一天都在學習失去的藝術。失去了我的理智和方向,失去了物件,失去了睡眠,最重要的是失去了記憶......(演講稿從桌子滑落、慌忙撿起)......我會試著忘記剛剛發生了什麼的。(眾笑)」
 
「我一生都在積累各種各樣的記憶,某種意義上成為了我最珍貴的財產。我遇見我丈夫的那一天,我第一次拿著我寫的教科書的時候,有了孩子,交了朋友,環遊世界,都是我生活中的積累,都是我工作如此努力的原因,現在這一切都被剝奪了。你們可以想像或者你們也經歷過,這簡直是地獄,但情況還在變糟。」
 
「我們早已不是原來的自己,誰還能認真的對待我們呢?」
  
「我們怪異的舉止和笨拙的話語改變了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也改變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我們變得可笑,失去能力又滑稽,都不是我們該有的樣子,只是我們的疾病讓我們變成了這樣。就像其他疾病一樣,某種原因導致患了這種病,同樣會有一劑良方將其治癒。」
 
「我最大的願望是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下一代,不用面對我們正在面對的一切,但至少到現在我還活著,我知道我還活著,我有深愛的人,有我想完成的事情,我責怪自己不能記清事情,但每一天我都經歷著純粹的幸福和愉悅。」
 
「請不要認為我在經受痛苦,我並不痛苦,我在努力掙扎,掙扎著融入,掙扎著繼續,和過去的我保持聯繫,我告訴自己:『活在當下』,這真的是我現在唯一能做到的,活在當下,不要被擊垮,不要為了去掌握失去的藝術而把自己擊垮,儘管如此,我會試著記住今天在這裡講話,這段記憶會消失,我知道它會消失,也許明天就會消失。但今天在這裡講話對我意義重大,因為以前那個雄心勃勃的我,總是被交流的魅力所折服......感謝大家給我提供這次機會,這對我來說意義重大,謝謝大家。」
 
======================
 
(下有劇透慎入)
 
雖然有人說這部片的情緒表達的不至過於激動,但哭點低的我仍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之一便是這段演講。(其實我還以為講稿散落時,女主角會弄錯頁碼順序,講出令人尷尬的顛倒話語XD)
 
跟一般相同類型的戲劇相比,劇中有一個特別的設定是,主角愛麗絲得的是家族性遺傳的阿茲海默症,因此在得知自己有症狀後(因從小和父親分開,為未知的家族遺傳病史),立刻要兒女也做了檢查(遺傳率佔50%),三個小孩中的小女兒和她一樣患有阿茲海默症,未來也很有可能跟自己一樣在中年時病發。因此劇中除了愛麗絲自己的掙扎,也有和女兒在相處過程中的爭執與矛盾,媽媽希望女兒能及早為自己的將來打算(念大學得高學歷找好工作賺錢養病),但女兒只想做她眼前想做的事(劇團演出)。
 
我覺得這個設定上其實可以有一些更特別的想像,譬如曾經有一小段女兒問媽媽:「得這種病是甚麼感覺?」那大概是唯一聯繫了「阿茲海默、媽媽、女兒」三者的唯一片段,不然其他情節不是無關就是在必要性上薄弱的可憐。(譬如母親不小心翻閱了女兒的日記,忘記自己翻過跟女兒提及日記內容,女兒瞬間暴走的情節,其實套用在一般母女吵架也是合乎情理)。算是我覺得在設定上可惜的地方。(雖然或許是導演想盡可能的強調愛麗絲的主要觀點、經歷,因此其他人的痛苦或煎熬都只是略為帶過)
 
但扣除了這點還有小女兒其實演得「人盡皆知的的不怎麼樣」之外(這時候就不知道要不要說幸好戲份不多),劇中還是有一些我很喜歡的橋段,例如,大女兒懷孕生下雙胞胎時,愛麗絲詢問自己可不可以抱其中一個孩子時,所有人的掙扎都顯現在臉上,像是擔心愛麗絲不知道怎麼抱孩子,又像是擔心手中抱著的孩子隨時有可能被忘記而摔落,短短幾秒,交雜的情感寫實的表現出了矛盾。
 
另一個橋段是,是在剛得知自己得病時,愛麗絲在電腦內留了一段影片、教導未來遺忘了一切的自己如何自殺。因為記憶力不好,愛麗絲邊拿著電腦邊執行動作(找到正確的檯燈下的櫃子的抽屜裡的正確的藥),那一刻,愛麗絲現正憔悴的模樣對比電腦中仍完美的自己,反覆播放的影片,口吻清晰、語調緩和卻說著危險的話語......有著鮮明對比的這樣一個畫面,老實說,我想看戲的觀眾也同樣會掙扎,自己竟然也無法否認愛麗絲會選擇自殺的心理。(雖然最後仍未成功)
 
有關於阿茲海默的相關電影,對我而言首選仍是渡邊謙所演的《明日的記憶》,但《我想念我自己》那種較為輕描淡寫的客觀手法其實我也滿喜歡,愈悲傷的事愈是輕輕帶過,反倒顯出了痛楚的力道。
 
尤其是不得不稱讚飾演愛麗絲的茉莉安摩爾確實演技極佳。
 
        
          by CJ

65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貓要純粹是我的貓。它不能心裡還有著外面的街道,外面的巷弄,或惦記著外面餵過他的那些過路主人。」/
「一看就知道,你們的臉上都透露著一種非常相似的、的、的--遺憾,但是那個遺憾裡又帶著幸福。」

    ——《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圖:赭赭
59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是說喜歡溫柔的人的女性,越不會注意到他人的溫柔,因為她是以溫柔為條件在找男人。如果對方是喜歡的人的話,不管做什麼都覺得很溫柔。『不喜歡上的話,就無法理解為何喜歡。』那麼,來相信一下自己的直覺吧,和理想型不同,條件不符合之類的,想那些都是浪費時間......人生沒有重來,貪婪有何不可!」
 
       --《歹勢啦青春!》/圖:劇照
 
 
===============
(原文節錄)
 
「觀察什麼的就是浪費時間!」
「you must love him, before to you he will seem worthy of your love,好的,這是有名的英國詩人說的話:『在考慮其是否值得你愛之前去愛。』沒法立刻理解嗎?我的話就會這麼翻譯:『不喜歡上的話,就無法理解為何喜歡。』比如,阿部因為半田肌肉發達所以喜歡他。此時,是因為他肌肉發達才喜歡他呢?還是因為喜歡他才覺得肌肉發達呢?抱歉......有點奇怪呢。」蜂矢老師
 
「要我脫一下嗎!」半田作勢要扯襯衫。
「你先閉嘴。要是問肌肉發達在先呢?還是喜歡在先呢?」蜂矢老師望向阿部。
「喜歡在先。」阿部有些害羞地說。
 
「對吧,首先心理產生了喜歡的感覺,於是好好觀察對方,所以才發現他肌肉發達。越是說喜歡溫柔的人的女性,越不會注意到他人的溫柔,因為她是以溫柔為條件在找男人。如果對方是喜歡的人的話,不管做什麼都覺得很溫柔。『不喜歡上的話,就無法理解為何喜歡。』那麼,來相信一下自己的直覺吧,和理想型不同,條件不符合之類的,想那些都是浪費時間......人生沒有重來,貪婪有何不可!」
 
==================
 
在這一集以愛情為題的劇情裡,劇末時,原老師溫婉下了結論是:「喜歡應該是要慢慢觀察、認真思考的對待。」然而蜂矢老師卻是霸氣的說:「觀察是在浪費生命、應該相信直覺。」
 
有趣的是,觀眾可以發現,從第一集裡開始鼓勵學生要追求青春、力推男女合班的原老師,對於愛情的理解,其實所描述的仍是那溫吞、遲遲不敢向前的高中時的自己。
 
這時候就會覺得絲毫沒有長進的原老師很需要由蜂矢老師好好推一把啊(笑
 
          by CJ

50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生說兩年,但你活了這麼多年......」潔恩。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霍金。
「我愛過你,我盡力了......」
 
     --《愛的萬物論》James Marsh/圖:電影劇照
  
=======================
 
一生致力研究「時間」的霍金,想找到宇宙的初始,想挖掘通往「過去」的秘境,卻仍舊敵不過,精神(潔恩)與肉體(霍金)的日漸消磨,時間依舊向前,呈顯的卻只是愛情的損耗。
 
然而潔恩終究離開,在我看來,已經無關霍金的背叛,而是關於一種絕望。不是誰沒有能力愛了,甚至兩人或許還是相愛著的,基於過往的美好,基於相互的愧疚或同情,他們沒有理由憎恨對方,只是,太困難了--就像代替霍金發言的語音系統是美國腔讓潔恩感到怪異般,兩人的愛意被彼此不同的需求扭曲,潔恩需要休息、自我調適、冷靜,霍金需要有人理解(但不想透過太笨拙繁雜的方式),可是因為愛著,所以彼此壓抑。
 
需求無法清楚地被傳達,所以才無法愛了。
 
我很喜歡電影在剪接上呈現的特殊美感,雖然電影在後半段(除了結尾)都是感傷的,但是正因為美好難以留存,「當下」的獨特存在才能在最後相呼應,「你看我們創造了什麼?」霍金對潔恩如此說道,也給予了觀眾一點期待,關於「真理」的探索,是「時間」有多漫長,「追尋」也就如此亙古不滅。
 
         by CJ

35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像病毒,地球像宿主。總有一天,不是宿主消滅了病毒,就是病毒毀滅了宿主,兩者都一樣」——范倫坦

--《金牌特務》Matthew Vaughn/圖:海報

====================

各種角度來說都是一部有趣的電影,不僅僅是因為動作片跟喜劇的結合(當然這個元素頗為重要的),而在於電影使一種現實變得歡樂起來,大部分的喜劇動作片幾乎都避開掉殘忍的部分,或者在動作與喜劇是令人感覺分離的,但本片中流暢的動作,用各種情報道具(彷彿默片時代的一物不當一物用),畫面的旋轉使觀眾注意到動作,卻把血腥放在畫面外,到尾聲的連續爆頭也以極為意象化的方式展現。這一點在導演及同原作馬克米勒的前系列電影《特攻聯盟》也有類似的風格,大概我們都不會忘記超殺女一人殺入敵營裡,配樂是艾薇兒的動感及青春洋溢吧。


以內容來說他是刻意復古的,或者說仿古,重回一個奇異的間諜時代,小道具與現實感的融合,早期007的電影,他的現實存在於對街景的拍攝,甘草人物的建立,例如《小鬼大間諜》等電影,雖然也有超科技的小道具,但就缺乏現實感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可以察覺到對英雄或反派的戲謔。英雄的自我束縛,血脈聯繫,階級觀念,或者那種一轉念就改變人生的行為。反派的美式作風,戴著球帽穿著球鞋,噪噪地說話,甚至宴客是吃麥當勞配紅酒,音樂卻採用了凝重的氣氛,無不在嘲諷戲謔觀眾,你以為是這樣嗎?概念的不合邏輯性(屠殺後能得到什麼?不會金融體系崩壞嗎?)甚至反派還無法看見血,這些設計增加了角色的對立感,也使畫面有種濃厚的色澤。這樣的英雄特質關係,非常漫畫,也令我想到另外一部也是山謬傑克森拍的類英雄電影《驚心動魄》以一個玻璃娃娃病患去相信一個英雄(從不受傷,幾乎不生病),也在過程中使對方相信自己與眾不同,而自己也成為與眾不同的反派。那樣的顯著地對立,一種直接了當的英雄浪漫。


從概念來討論,是一個階級,上位者一但神經病按下什麼開關,下面的人是難以反抗的,決定權是被詮釋的結果,例如殺狗與擔任職務的關係,以及特務必須出身於某一層級的家庭,反派也在那些有錢人或貴族死去時說出朋友、家人,那麼一般人在這裡的空間其實是狹小的,最接近一般人的恐怕是主角的母親,在丈夫離開後與地方流氓發展關係,自保或求生存,家庭在兩個鏡頭裡,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同。也透露一種環境影響的關係,例如主角一起偷車的朋友,沒有機會加入特務,那麼他們得以翻身嗎?或者因為認識主角,在主角離開的時間內飽受欺凌,這些都在畫面之外。畫面內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小子,從貧民窟那樣簡易的故事,走向英雄贏得公主,證明了能力與血統無關。

by 箱

27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麼樣?打開看過之後,是不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是啊。」
『這箱子裡到底是有炸彈,還是有金條,在沒打開之前是不會知道的。』
『恐懼的大小是根據你的想像來的,恐懼感是自己製造出來的,是想像力的產物。』
『那,現在要怎麼做呢?』
「自己確認一下就可以了。」
『賓果!』
『所以,現在開始直面過去吧!不要把想像力浪費在已經確定的過去上了,想像力,是為了未來而存在的。為了還要繼續的未來。』
 

       --《Kill Me Heal Me》/圖:劇集海報

25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我把毀了你一生的人 帶到你面前來
你會殺了他嗎?」

  
    --《超時空攔截》Michael Spierig/圖:劇照

===========================

 

改編自勞勃·海萊因的短篇小說《你們這些回魂屍》

 

除了時空宿命概念之外,我覺得除去這些科幻的外衣後,內在是一種無盡的孤寂,或者說一種自戀傾向。

有沒有某些時刻覺得好像只有自己理解自己,在現代城市裡每天上演,我們仰賴各種社會化的方式或者相反的抗拒,來維持自我,那最純粹的某部分。

那麼那個自己,假設只有你自己可以欣賞,或者你是那樣的孤寂,孤寂本身到朝內在發展,如果是那樣有另一個自己出現,會不會就愛上你自己呢?

片中這樣的時間交錯,也產生了關於未來的悲劇,可是為了使自己繼續遇上自己,那樣狂戀的姿態,所以我(們)繼續必須犯錯,以製造相遇的時刻,因為只有我才懂得自己,我是多麼想念自己。那種孤寂的旅程,令人想到《地心引力》,拋丟出去的朝著黑暗,所有東西都熄滅的感覺,只剩下自己,如果說《地心引力》裡的孤獨是只剩下個人的,在無盡中漂浮,你愛著的已經失去,那種空洞的心理。而《超時空攔截》則是你嘗過那種空洞,而明白能填滿空洞的只有自己,但自己也是這空洞的元凶。

「如果我把毀了你一生的人 帶到你面前來
你會殺了他嗎?」如果那是未來的你。

 

by箱

20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好是殺傷力量最大的兩個字」

 --《進擊的鼓手》達米恩查澤雷/圖:劇照

 
===========================

一個具有天賦的人,要如何超越自己。

電影沒有給出答案,而是給出嚴酷的對手,並不像是日式電影裡經常出現嚴厲的師範,有規矩講求道德嚴謹,而是只強調於舞台上的呈現,你終將燃燒或者被淘汰離開,不時產生某種惡意的,而導演也未避開那種感覺,刻意製造的競爭,任意大罵髒話鄙視的話語連連,令你覺得他的糟糕、冷酷並無情,上一秒對主角說放輕鬆就好,好像只是一個一連串的陰謀。在某些時候你必須這麼相信,自己就是那唯一的試煉者,老實說我一部分想起某個教派,一種選民的想像,只要是上帝選民的人必然出眾,而只有選民才能進入天國,那怎麼樣確認自己是不是選民呢?那些教徒就拼命做各種事情榮耀上帝來證實自己才是選民。

電影裡也透露這種概念,他談了那個傳說的鼓手,被譽為鼓神的人,綽號叫做大鳥,為什麼呢因為他曾經在表演中砸過頭。他說,彷彿深情地說,他其實都在等待這樣的人出現。他的施虐、他的野蠻好像又說得通了。主角看著他說,你怎麼知道那樣的人不會被你的方式打退。他說,如果是他的話,會被這些打敗嗎?所以被我淘汰的那些都不能成為他的。

指揮的人性又落在狡詰地在舞台上的耳語:「我知道是你。」讓我逐出學校的。惡意又再次出現。而這個惡意最後到底是指是誘引主角的能力,還是只是單純的報復心理?我們無法得知,但我們從電影中看見了犧牲,尤其是你將要走的一條可能沒有甚麼人懂得道路,與親戚聚會時,親戚不斷強調自己球隊獲勝,對於主角剛剛加入學院最好的樂隊好不在乎,說出:「音樂不是種個人感覺的東西嗎?」

有時我們自己的人生也常面臨這種情況,前陣子年節大家可能更有感吧,親戚不斷詢問、介入你的人生,但實際上對追求的狀態可能一無所知,或者即使父母也無法理解這種狂熱,一種為之傾倒的東西。

by箱

 

16  

文章標籤

maple77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